1. 结论
对全篇会议文章,结论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是整篇论文的归结。有的作者把结论称为结语,结束语,总结等。读者在考虑一篇会议文章有否阅读价值时,往往在读完摘要和结论之后才作出决定。可以决定不读、或是浏览、或是通读、或是精读。对二次文献的摘录者来说,他们也很重视结论。所以,结论是除了内容提要以外,又一应予重视的论文组成部分。另外,读者还往往根据结论作笔记或卡片。
结论是作者将研究过程的观察所得和实验结果等材料经过综合分析,构成的若干观点和论点。这些都是将各种数据材料联贯起来,思索判断,逻辑推理,形成的最终的总体论点,它是对研究工作全过程中的材料和情况加以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的处理,抽象出的共同、本质的规律和归纳出的内在有机联系。因此,结论内容不只是前述实验结果部分已经分别作出的研究结果的简单复述,而应该有进一步的认识。罗列研究成果不能代替结论。
会议文章中的结论,必须根据科研课题所属科目及研究目的的不同,以恰当形式对所获结果进行概括性叙述。它有主要与次要之分,并依其重要性递次排列。它可以是中心思想的重申,或主要观点的归纳,也可以是某些具有启示性的解释或考虑,或是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进行的预测,等等。
如果论文的内容较多,结论里的每一项内容可以分条写出序号,每条单成一段,包括几句话,甚至一句话也可以。如果论文内容不多,就不需要分条编号。结论里应包括必要的数据,但主要是用文字表达实验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如果得不出明确的结论,论文可以不写结论,以前述的讨论代之。
结论也是对内容提要和引言的一个呼应。它进一步阐述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并证实作者的研究工作符合客观规律,是有根据的,是可供利用的。
写结论时,也不能在有结论时而不写结论,不要轻易放弃应该坚持的论点。如果不写或漏写结论,也会降低论文的质量。
结论的措词必须严谨,逻辑性必须严密,文字必须鲜明具体。结论的语句只能作一种解释,一句话只明确地归结一个认识或概念,一条规律或绪论,清清楚楚,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在证据不足时,不轻率否定或批评别人的结果。总之,结论要有说服力,要恰如其分,不缩小,不夸大。肯定和否定要明确,不用“大概”、“或者”、“可能是”、“也许”这一类词,以免使人有似是而非的感觉,从而失去论文的真实价值。
还有一个问题,写结论时必须客观,忌带主观性。有的作着的结论往往是产生于研究实验之前,而不是之后,研究实验只是为了“印证”早已成竹在胸的“结论”而已。例如,有的论文在计算电弧产生的能量时,援引一些不成熟的公式,在选挥一些系数或常数时,按计算与实验结果一致的原则来拼凑。这是反科学的,也是十分危险的。作者对自己的工作必须有预测,然而预测要受到客观的考验和评价。
2. 建议
在会议文章中,若有建议则也需写上,可单独辟个小标题,也可包括在结论中。建议的内容可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设想,仪器设备改进的计划,遗留问题的解决等等。
同样,要求建议的文字鲜明、精确,不能有第二种或含糊的解释。如果没有建议,千万不能勉强杜撰。
建议可以写研究中提出的新问题或修订假说,可以写进一步的推广工作,可以写留待后人解决的同题,有助于承上启下,在科技大道上搞接力赛。
本文由http://www.cpci-istp.com/整理提供,资源来源网络。
下载地址: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