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检索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直接检索,此方式迅速直接,缺点是很难达到广、快、精、准的效果。二是间接检索,即通过检索工具的指导,此方法比较科学能保证较高的查全率和查准率。本门课讲授的检索知识,主要是间接检索。间接检索必须借助于检索工具(CPCI、EI、SCI、CNKI等便属于这其中的佼佼者),但无论使用哪种检索工具,其检索原理基本相同。
所谓检索原理,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对大量的、分散无序的文献信息进行搜集、加工、组织、存储,建立各种各样的检索系统(检索工具),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存储与检索这两个过程所采用的特征标识达到一致,以便有效地获得和利用信息源。其中存储是为了检索,而检索又必须先进行存储。具体的讲:就是将检索者的检索提问标识,与存储在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特征标识进行相符性比较,凡是存储在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特征的标识与检索提问的标识相一致,或者文献特征的标识包含检索提问的标识,则具有该特征标识的文献就从检索工具中输出,输出的文献就是初步命中检索所需的文献。以上两个过程可用图1表示。
图1检索原理示意图
由上图可知,检索全过程实际包括存储过程和检索过程。存储过程主要是利用检索语言对文献进行标引,形成文献特征标识并输人检索工具,为检索者提供有规律的检索途径。通俗地说,就是文献特征的提取和组织。而检索过程主要是利用检索语言对检索提问进行标引,形成检索提问标识,再按照存储所提供的检索途径,将检索提问标识与存储在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特征标识进行比较,两标识相符或基本相符的则为命中的检索结果。
由此可见,检索过程实际上是存储的逆过程。因此,检索者只有全面了解了存储者是怎样把文献存入检索工具中去以后,才能知道应该怎样从检索工具中把所需要的信息检索出来。
下面,我们就存储和检索两个过程作进一步的分析。
本文由:ShuoBo Academic http://www.cpci-istp.com 整理提供!
下载地址:点击下载